圖文介紹幾種全站儀測量方法
高程測量
1、儀器任意置點,但所選點位要求能和已知高程點通視。
2、用全站儀照準已知高程點,測出V的值,并算出W的值。(此時與儀器高程測定有關的常數如測站點高程,儀器高,棱鏡高均為任一值,施測前不必設定。)
3、將儀器測站點高程重新設定為W,儀器高和棱鏡高設為0即可。
4、照準待測點測出其高程。
水平角測量
1、按角度測量鍵,使全站儀處于角度測量模式,照準第一個目標。
2、設置A方向的水平度盤度數為0°00′00"。
3、照準第二個目標B,此時顯示的水平度盤度數即為兩方向的水平夾角。
4、用于測量水平角的儀器,必須具備一個能置于水平位置水平度盤,且水平度盤的中心位于水平角頂點的鉛垂線上。
坐標測量
1、設定測站點的三維坐標。
2、設定后視點的坐標或設定后視方向的水平度盤讀數為其方位角。當設定后視點的坐標時,全站儀會自動計算后視方向的方位角,并設定后視方向的水平度盤讀數為其方位角。
3、設置棱鏡常數。
4、設置大氣改正值或氣溫、氣壓值。
5、量儀器高、棱鏡高并輸入全站儀。
6、照準目標棱鏡,按坐標測量鍵,全站儀開始測距并計算顯示測點的三維坐標。
后交會測量
722R4L全站儀安置在某一待定點上,通過對兩個以上的已知點處棱鏡進行觀測,并輸入各已知點三維坐標及儀器高和棱鏡高后,全站儀即可顯示待定點的三維坐標。
放樣測量
1、將要測設的角度和邊長(或坐標值)輸入全站儀。
2、在放樣過程中儀器顯示角度和邊長的實測值與放樣值之差,根據顯示的偏離值及符號調整棱鏡位置,直至偏離值為零,此時棱鏡所處位置即為要測設的點位。
4、有的電子全站儀還可通過圖形顯示棱鏡上下左右前后的移動方向。
懸高測量
1、要測量某些不能設置反射棱鏡目標(高壓電線、橋梁桁架)的高度時,可在目標正上方或正下方處安置棱鏡,輸入棱鏡高V。
2、瞄準棱鏡并觀測后,在瞄準目標,儀器即可顯示目標的高度H。
對邊測量
如圖:分別瞄準兩個目標點處的棱鏡并觀測后,儀器即可顯示出兩個棱鏡之間平距(dHD)、斜距(dSD)、高差(dVD)。
距離測量
1、首先設置全站儀棱鏡常數。
測距前須將棱鏡常數輸入全站儀中,儀器會自動對所測距離進行改正。
2、其次,設置全站儀的大氣改正值或氣溫、氣壓值。
光在大氣中的傳播速度會隨大氣的溫度和氣壓而變化,15℃和760mmHg是儀器設置的一個標準值,此時的大氣改正為0ppm。實測時,輸入溫度和氣壓值,全站儀會自動計算大氣改正值,并對測距結果進行改正。
3、接著,量儀器高、棱鏡高并輸入全站儀。
4、最后,全站儀距離測量。
更多相關
西雅圖三維經典建模案例展示 ——HxMap三維單體建模軟件構建
徠卡HxMap是一款針對三維單體建模的軟件,支持全自動化構建三維單體模型并進行紋理貼面;同時也支持利用影像和激光數據,通過人工采集建筑物輪廓線,半自動化方式構建三維單體模型。軟件不僅支持徠卡傳感器...
中海達獲2023年衛星導航創新應用最高獎
近日,由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組織評選的2023年衛星導航定位科學技術獎各類獎項揭曉,其中2023年衛星導航定位創新應用獎含白金獎2項、金獎13項、銀獎18項。由中海達旗下公司廣州海達星宇技術有限公司、...
徠卡TS16全站儀實現自動導線測量
案例背景 導線測量是最常用的控制測量手段之一,是隧道等地下工程的主要控制測量方式。傳統的觀測手段常采用手動型全站儀進行觀測水平角,紙質記錄手簿手動記錄,現場手動核算限差,完成數據的外業采集工作。...
北斗三號衛星系統首設計師謝軍:掀開國人探索宇宙的新篇章
開啟全球組網新時代的北斗三號導航衛星即將迎來18顆左右的衛星發射任務,率先為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提供基本服務。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(BeiDouNavigationSatelliteSyst...
徠卡BLK360有哪些獨特優勢?
徠卡BLK360三維激光掃描儀是一款革命性的便攜式三維激光掃描儀,憑借其卓越的性能和用戶友好的設計,在建筑、工程、施工、文化遺產保護等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。以下詳細介紹其優勢:1.極致便攜,輕松掌控:...
坐標轉換中的七參數詳談,測量員值得收藏
坐標轉換永遠是測繪工作離不開的一個話題。坐標轉換的方法很多,有的方法可以用相應的參數來描述,其中使用較廣的一個是七參數。七參數大多用于不同坐標系統間的基準變換。 七參數的由來 對于非測繪的專業...
徠卡TS16測量機器人,為測繪而生!
徠卡測量系統TPS產品總監Hans-MartinZogg向您講述徠卡TS16測量機器人全站儀將帶來哪些全新體驗。 Q1:徠卡TS16全新出發,是否值得擁有? 當今無論是基礎建設,還是傳統測...
全面解析:測繪科學與技術
一、測繪科學與技術學科內涵及學科范圍 1.研究對象:測繪科學與技術是研究地球和其他實體與時空分布有關信息的采集、存儲、處理、分析、管理、傳輸、表達、分發和應用的科學與技術。測繪科學與技術的研究內...